2024-12-24 00:21:05 | 166教育网
1977年的高考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
1977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1977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二十七点三万人;1978年,六百一十万人报考,录取四十点二万人。七七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
1977年,刚刚复出的 邓小平 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 恢复高考 的决定。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
扩展资料
77年高考第1位女状元,作文被 人民日报 刊登
她是我国第一批参加高考的人,是中国第一位女状元,其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被人民当作范文刊登她最终被北京大学录取。
刘学红得到高考的消息是在10月份,距离高考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而且复习资料也不容易得到,学习条件更是艰苦。在当时,由于是知青,白天还需要到地里干活,晚上才有时间复习。在这样的情况,刘学红刻苦学习,勤奋努力,终于取得不俗的成绩。
刘学红高考成绩如何,具体得了多少分,当时并没有公布。但是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人民日报就刊登了她地作文。作文由于文笔细腻,感情真挚,一时广为传诵,引起轰动。因此很多媒体在报道地时候就认为她是当时的高考状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恢复高考
高考在1966年被中断了。
高考的制度: 166教育网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 科举制度 ,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
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 科举考试制度 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 国防科工委 系统所属的某些普通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 日语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报名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 统一高考 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 双轨制 ”。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66教育网(https://www.166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的办学条件的相关内容。
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全办编制33名,实有工作人员32人,其中:副厅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3人,科级1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人,中级职称8人。
(一)职责 执行教育部有关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章,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必要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接受教育部委托组织统考试题的命制工作;汇总并公布高等学校在本省的分专业招生计划和有关招生章程;指导、监督高等学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及本校招生章程;负责组织考生报名、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身体健康状况检查、考试、评卷、考生信息采集及电子档案制作、录取以及其它有关工作;保护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员的正当权益;受行政部门委托调查处理或协助有关部门调查本地区招生工作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二)任务 承担全省攻读硕士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六大类招生考试工作。执行国家招生计划、组织各类招生报名和考试、评阅各类考试试卷和录取工作,开展招生考试科研、宣传及考试培训工作。
(三)历史沿革 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是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后,在原省教育局设立招生分配办公室;一九八O年在省教育局内设立学生管理处(对外为省招生办公室,实行两个名称。一个机构);一九八四设立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事业编制二十一名。
(四)经费情况 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由财政拨款。每年收入主要有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研究生招生报名考试费和录取费。经费支出主要用于组织各类招生报名、体检、考试、评卷、录取以及建立考生档案的各种费用,推行招生各项改革,购置各类设备费用等。
(五)发展前景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化,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上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按照十七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招生改革,不断提高招生质量和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承担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选拔人才的重任,同时招生工作又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关系到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的落实,对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二十一世纪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和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我省各类招生考试人数逐年增加,招生工作量不断增大。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报考人数逐年上升,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报考人数达27.2万人,共录取新生的总数117614人,录取总数是1977年的20倍;其它各类招生报考人数仍在增长,省内高校的招生数也不断增加。二是远程网上录取改革等各项招生改革的推行,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期望值高,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面对新的任务和承担的重大责任,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将认真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推进招生改革,保证招生任务顺利完成、招生事业稳步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考。
高考体育标准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一、报名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条件且具有一定体育专长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当地招生办(考试中心、考试院,以下简称招考机构)办理报名手续。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体育专业特招生相应项目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前六名(集体项目限主力队员,体操项目在地市级以上体操比赛中获得过男、女个人全能前六名)或具备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的高
78年恢复高考的报名条件中国的高考始于1977年,当年的十一月举行了首次考试。考试分为文科和理科,文科考试科目包括数学、语文和政治,每科满分100分,历史和地理合并为一张试卷,满分也是100分,总分400分。理科考试则将物理和化学合并为一张试卷,每科满分100分,总分同样为400分。进入1978年后,高考的总分调整为500分,物理和化学分卷,每科满分100分。1977年的高考报名条件非
1977年恢复高考中专报名人数1977年,中国恢复了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当年的中专录取工作也因此重启。据统计,在那一年,全国共有570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最终被录取的中专学生人数为27万,录取率仅为4.7%。这一年的招生政策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重要历史记忆。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关于当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了全国范围内的高考制度。这一举措
1977年恢复高考,河南省是那一天开考的,我记得是12.8,想证实一下。我是77级的。您好!1977年恢复高考,河南省高考分为理工和文史两大类,理工科考语文、政治、数学、理化4科;文史类考语文、政治、数学、史地4科,每科满分都是100分。“河南省招生办公室”规定:11月18日至24日报名,12月9日至10日考试。河南省参加考试的70.59万考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位女状元,语文差一分
1977恢复高考之前没有高考的大学怎么招生?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决定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决定先在以上两校进行试点。1972年春,北大、清华招生试点经验在全国高校大面积推广高考恢复是在1977年还是1978年1977年10月21号,中国
78年恢复高考以来历年录取率1977年-1982年:1977年高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率5%;1978年高考人数610万人,录取40.2万人,录取率7%;1979年高考人数468万人,录取28万,录取率6%;1980年高考人数333万人,录取28万,录取率8%;1981年高考人数259万人,录取28万,录取率11%;1982年高考人数187万人,录取32万,录取率17%。这5年
哪一年恢复高考的1977年,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标志着教育事业的重新启航。这次恢复,旨在扩大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不再仅限于工、农、兵推荐上大学。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通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广泛,包括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强调,录取学生时,重点院校将优先考虑。医
2022年山东高考报名人数2022年山东高考的报名人数为598810人。2022年山东省夏季各地区考试人数:1、潍坊市夏季高考共报名64096人,扣除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等已录取的考生,目前参加考试人数为59956人。2、菏泽2022年菏泽市夏季高考报考人数为60752人,数量居全省第二位,比去年增加8709人,其中普通类43592人、艺术类14151人,体育类
2023-12-20 22:40:14
2024-03-26 12:58:17
2024-03-26 00:11:50
2024-03-25 08:20:10
2024-03-25 08:17:00
2024-03-25 08:13:24